在古城襄陽,窩子面是與牛油面齊名的傳統(tǒng)經(jīng)典面食之一。在牛油面完全沒有占據(jù)市場前,襄陽絕大多數(shù)人的早餐以窩子面為主。只見大街小巷各家面館的門前,圍坐著一大片吃著窩子面、喝著黃酒的人群,人們邊吃邊喝邊聊,一派和諧、融洽的場面。對很多老襄陽人來說,窩子面是一道抹不掉的記憶。
據(jù)老輩人講,窩子面的由來,有一個傳說。民國初年,有個姓朱的老板在樊城瓷器街開了家面館。朱老板60大壽那天,許多親朋好友前來祝賀,場面熱鬧非凡。過生日,自然離不開長壽面,這對開面館的朱老板來說,是小菜一碟——他早早地就將面條制作好,放在一邊,專等時刻一到,就燒水煮面。
酒過三巡,菜過五味,到了煮面條的時候了。哪知一等再等,不見面條端上來,窩子面只好親自去廚房看個究竟。來到廚房,只見大人嚷,孩子哭,朱老板一問,才知幾個小家伙趁大人不注意,將擺放一邊的面條捏成了一團一團。
開面館多年、有自家竅門的朱老板心里自然有數(shù)。只見他將那面條團拿手里左瞅瞅、右瞧瞧后,將面條團放進(jìn)漏勺,在開水鍋里一抖一翻,如此幾下,面條團不但松散開來,而且沒一根斷的。原來朱老板面館在搟面時。用的面撲不是小麥面粉,而是米面粉。小麥面粉易使成型的面條互相粘連,米面粉就不能。
朱老板為此受到啟發(fā):如果每天提前將面條如此制作,一來便于保管,二來可提*率。
朱老板說干就干,只是在將面條盤成團之前,他在里面拌上了一點油,這樣放再長時間,也不怕結(jié)成死團。時間一長,別的面館也仿效朱老板的做法,漸漸地,在襄陽傳了開來。后來,有更圖省事的,干脆將面條煮熟后再盤成團,這樣的做法,一直保留到現(xiàn)在。
窩子面的制作過程:面師傅將生堿面條煮熟后,放涼,里面拌進(jìn)香油,分一兩、二兩裝進(jìn)像燕窩一樣竹制的漏勺(因形狀酷似燕窩,故得名窩子面)成疙瘩狀,放筲萁里。顧客就餐時,面師傅根據(jù)顧客選擇,從筲萁里抓一兩或二兩的面疙瘩,塞進(jìn)漏勺里,放開水鍋里抖、翻,使面疙瘩松散開——謂之冒面。面冒好,瀝完水,倒進(jìn)碗里,再澆上或葷(牛肉丁、豬肉?。┗蛩兀ê?、豆腐、黃花菜)的臊子湯鹵,即可食之。
窩子面的臊子湯料由豬后座骨和生姜、花椒、八角、香葉、小茴香、草果、香砂、白芷等熬制而成。因其竅門在香料配置的比例上,即便食客曉得了這些食材,在家里無論如何也調(diào)配不出飯館里那個窩子面的味道。
除了配料上的比例,窩子面的面胚制作也是有講究的,面里須放堿、鹽及黏性作物,這樣做出來的面條很筋道,不軟不硬,滑爽不劈。
因祖(zu)傳制面的方式特別,窩子面久經(jīng)不衰。有美食家稱:此面在華南的面食中,勝過四川擔(dān)擔(dān)面、江西老友粉和云南過橋米線。所以,襄陽有句民間諺語:吃過百遍,不如冒碗窩子面。
如果您對我們感興趣,歡迎來電咨詢!
電話:0710-3446448 0710-3446448
地址:襄陽市樊城區(qū)長虹路148號藍(lán)光大廈二樓2128
郵箱:283084966@qq.com
微信客服二維碼
手機網(wǎng)站二維碼